內湖的金龍禪寺是一處鬧中取靜的禮佛聖地,以其深厚的禪宗文化、古蹟和自然景觀吸引民眾。在現代化忙碌的社會以及我們與傳統文化間行漸遠,來禪寺禮佛能重拾並認識宗教文化,同時淨化心靈、增強信念,幫助人們釋放壓力與煩惱,找到內心的平和,增進智慧與自我反省,從而在生活中實現更多的善行與正能量。
佛寺內的三寶佛尊像端坐於主殿中央,散發莊嚴與慈悲之光,分別為中央「釋迦牟尼佛」;兩旁的「藥師佛」、「阿彌陀佛」。
釋迦牟尼,本名悉達多·喬達摩(梵文:Siddhārtha Gautama,Siddhāttha Gotama)(前623/563/480年—前543/483/400年),古南亞地區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宗教家、哲學家、婆羅門教的改革家,佛教奠基人。釋迦牟尼出生於藍毗尼(今尼泊爾南部附近的王族家庭),為剎帝利種姓。佛教傳入東南亞後,信眾多稱釋迦牟尼為佛祖。佛教認為釋迦牟尼是世間最尊貴者,弟子與信徒常以世尊稱呼釋迦牟尼。
全名為藥師琉璃光如來、藥師琉璃光佛,簡稱藥師如來或藥師佛.又稱大醫王佛、醫王善逝、十二願王,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。以琉璃為名,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士清靜無染。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,曾發十二大願,願為眾生解除疾苦,使具足諸根,導入解脫,故依此願而成佛,住淨琉璃世界,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。此佛誓願不可思議,若有人身患重病,死衰相現,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,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49遍,燃49燈,造49天之五色綵幡,其人得以延年續命。
意為無量光佛,另名無量壽佛,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、彌陀等簡稱;在大乘佛教信仰中,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。阿彌陀佛象徵無量光明與壽命,祂的雙手結成定印,胸懷慈愛,接引眾生往生極樂淨土。信眾前來禮拜阿彌陀佛,祈求內心平靜、智慧開啟及消除業障,阿彌陀佛的慈悲形象讓每位來訪者倍感安心,是心靈皈依與智慧啟迪的來源。
韋馱菩薩:
韋馱菩薩,又稱韋陀天,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,韋陀菩薩是佛祖的護法神,也是佛法的護法神,也護修行佛法的眾生,寺廟供奉韋陀意為護寺安僧。
伽藍菩薩:
伽藍菩薩、伽藍尊者,是佛寺的守護神,廣義泛指擁護佛教之護法善神。根據《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》,護僧伽藍神共有十八人,分別是「美音,梵音,天鼓,巧妙,歎美,廣妙,雷音,師子音,妙美,梵響,人音,佛奴,歎德,廣目,妙眼,徹聽,徹視,遍觀」。
孝養觀音 (台灣三十三觀音 第四番)
此尊孝養觀音約為40公分高的銅製聖觀音,是六觀音之首的觀音本尊像。寶冠高聳、 嚴珞嚴飾,右手握飄帶、左手持蓮花,飄帶在 身纏繞數圈,自然垂下,其頂上舟形的背光, 配上莊嚴的五官,及端正的立姿,猶如玉樹臨風。
臺灣三十三觀音靈場是位於臺灣臺北市、臺北縣、基隆市、新竹市、臺中縣、臺中市、南投縣、臺南縣、臺南市、高雄市、高雄縣與屏東縣的33處觀音靈埸(寺院)。緣起於民國85年(1995年),日本歧阜縣武藝川町的東海亮道 (永昌禪寺住持)與名古屋的大蹟勝盛先生(天真堂中央社寺工藝社社 長)談及東海宜誠老和尚(東海亮道恩師)在臺弘法種種殊勝法緣,以 及日本老年人誠心信奉、歡喜信受的觀音法門,祈願在臺成立類似日本 三十三觀音靈場的組織,以期報答老和尚的教養之恩,並促進中日兩國 文化交流、信仰共通與協力親睦。
民國85年2月26日,全球僧伽會理事長暨中國佛教會會長淨心法 師、三十三觀音靈場聯誼會會長黃櫻楚先生及大蹟勝盛先生,攜帶東海 亮道和尚的書簡,在臺北十普寺春節法會見面,淨心法師深受東海亮 道和尚之感動,為了報答師恩與父母之恩,並有感於世風日下,人心 不古,欣然配合成立臺灣三十三觀音靈場,期望藉此喚醒世人的孝養之心。
民國90年4月25日,淨心長老和亮道禪師,在阿蓮鄉的 光德寺,為日本名雕刻家龜谷政代司先生所精雕的37尊被稱為「孝養觀音」的聖像開光。儀式完成後分別各自請回臺灣全省33個觀音靈場,接 受信眾頂禮膜拜,以期喚醒並發揚全民孝養之美德,促進社會之祥和安 樂,此即朝拜孝養觀音之精神所在。
“孝養”是為了喚起這個風俗澆薄 的時代,對師恩、親恩等的報恩之心。並透過相通的信仰及傳統道德, 為增進臺日佛教的交流及人民的親睦而努力。
由於臺灣沒有類似日本觀音靈場會的組織,淨心法師乃依東海宜誠 老和尚在臺弘法法緣,在全臺北、中、南選出33家觀音靈場,並賴黃櫻楚先生不辭辛勞,奔波遊說於各寺院之間,方才完成組織架構。
禮佛參拜時,應身心端正,雙手合十,心懷虔敬,先拜內再拜外行三拜禮,第一拜感恩佛陀智慧,第二拜懺悔過失,第三拜祈求平安善福。動作緩慢專注,誠心致敬,清淨身心以修行之道。
一 淨手
二 靜心
三 禮佛
四 完畢
參拜
公告
佛寺布告欄
獎學金公告
各式活動公告
光明燈
會員
參拜
公告
佛寺布告欄
獎學金公告
各式活動公告
光明燈
會員
台北市內湖金龍禪寺 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