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辦人玄信法師

「救苦濟貧,弘揚佛法」要有量 才有福。

關於創辦人

本寺開山住持玄信法師,俗名陳成芬(1894-1980),出身於新竹竹東下公館庄客家望族,早年從事糕餅生意,後於台大農學院經營餐廳,日本大正十年(1921)曾於台北後火車站商圈開設華南旅館,十餘年後,又與吳、呂兩氏,於三峽合營煤礦,另從事糖、宣紙批發。


昭和14年(1939)時年46歲,皈依三寶,禮圓山臨濟護國禪寺日籍住持高林玄寶禪師為師,得法名玄信,同年承高林玄寶禪師指示,於鄰台北大橋草埔仔與廈寮間之「土庫仔」,今環河北路二段131號,創立「勸化堂」。


昭和15年(1940)受高林玄寶禪師指示,前往日本京都臨濟學院專攻佛學,同年在大本山妙心寺受三壇大戒,學成返台擢身為台灣佈教師,積極展開講授佛經、弘揚佛法、濟貧度眾。


民國五十一年,曾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;民國五十六年兩度獨立捐獻鉅量濟米,榮獲故總統 蔣公暨內政部、市政府之褒獎。曾先後擔任過台北市佛教支會理事、台北縣佛教支會理事,直至民國六十三年正式出家後,當選台灣省佛教分會理事長、中國佛教會理事等職,其德望之隆,輩聲禪林。

皈依

民國二十八年,年四十六,皈依三寶,禮圓山臨濟宗護國禪寺日籍主持高林玄寶禪師為師,得法名玄信。同年,承高林玄寶禪師指示,於今環河北路二段131號,創立「臨濟宗大橋佈教所」(台灣光復後,更名為「勸化堂」)。是年底,集生前所累積的資金,到內湖「碧湖山」購得土地 ,經兩度動土,終於創建本寺。至民國四十七年,玄信法師在台北市十普寺接受菩薩戒,並皈依白聖法師。

本臨濟學院時期

民國二十九年並受高林玄寶禪師指示,前往日本,就學於京都市臨濟學院,專攻佛學。同時,在大本山妙心寺受三壇大戒。臨濟學結業後,擢身為台灣佈教師,旋即返台,積極展開講授佛經、宏揚佛法、濟貧渡眾等活動。經費多來自於煤礦及紙、糖等生意之盈餘。

出生背景

新竹縣竹東鎮(出生地為「樹杞林」,今竹東下公館庄)客家望族。民國前十八年(西元1894年)二月初三日生,卒於民國六十九年八月三日,享年八十七歲。明治三十九年(西元1906年)三月十八日,畢業於樹杞林公學校(今竹東國小)第六屆。早年從事糕餅生意;後於台大農學院經營餐廳,民國十年,曾於台北開設華南旅館,十餘年後,又與吳、呂兩氏,於三峽合營煤礦;另從事糖、宣紙批發。

玄信法師一生典範

綜觀玄信法師一生,性慈德厚,生具佛根。早年經商,雄圖壯志,縱橫商場。三十餘歲時,不幸中風,不良於行。某日,夢見一長鬚老翁,每日至仙公廟(今木柵指南宮)禮佛,取其井水飲用,日後行善,必可康復。玄信法師依言而行,每日拾級上仙公廟禮佛取水,不久果真痊癒。


禮圓山臨濟宗日籍主持高林玄寶禪師,創建「臨濟宗大橋佈教所」(今名「勸化堂」),救苦濟貧,宏揚佛法。並於民國42年,集生平資金,籌辦「財團法人金龍院」,建內湖「金龍禪寺」,積極宏法行善,辦理各項公益事業,從未間斷。


其善行義舉、大公無私之精神,足為後世典範。